嫁接和培育,数字化转型的两种路线如何选择?


(本文首发于福布斯中国 Forbes China)
.
数字化转型近年来一直都是热门商业领域。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和行业竞争形势下,企业面临压力,自然想找更多赚钱的路子,也希望能用“数字化转型”来开拓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.
我之前有多段职业经历和数字化转型有关,总结经验教训,主要是以下4点。
.
希望能给正在或计划做数字化转型的你提供一些思路参考,也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坑。
.
一、公司基因很关键
.
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,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。
.
影响公司基因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很重要的是老板/创始团队的风格,公司一路走来积累的文化,以及老板对于未来的执念。
.
就像一个人很难变成另一个人一样,公司的转型也是顺着基因进化更容易成功。
.
二、嫁接和培育
.
数字化转型有两种思路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:
.
培育:是指大树自然生长出了一些“嫩芽”,也许是因为环境变化带来的基因突变,也许是大树原本的潜力得到了释放。公司请来擅长培育这种嫩芽的园丁,来呵护培养、让嫩芽孕育壮大。
.
嫁接:是指外界对于某种混合杂交品种有需求,大树上没有这一支,就从外界找来现成的一支,嫁接到大树上。比如广告行业常讲的整合营销IMC,创意公司找来媒介采买嫁接,或者媒介公司找来社媒内容嫁接。
.
三、哪种更好?
.
两种方式,各自都有适合的场景。但如果错位的话,就很难做成。
.
沿着上面提到的基因论的思路,嫁接似乎不符合基因,貌似更难,但其实不然,行业内也有很多成功案例。
.
至少在这种情况下,嫁接是能成的:就是嫁接来的这一支,自己具备存活能力。插到土里自己就能活,只需要和大树搭在一起就行。能长到一起最好,长不到一起,外人看来也是在一起的,可以有相关案例去开拓新业务。
.
比如左手有客户资源,右手有团队资源,但自己开个公司资质不足以接客户的生意;那好,找个资质足够的公司挂靠。相当于自成体系,只是需要一面大旗,以名正言顺。
.
这种嫁接,更像是合伙和并购。比如前些年很多4A公司并购了本土social公司,包括现在的一些头部国际4A公司的中国分公司,前身其实是本土social公司。
.
四、有什么启示?
.
分为两个受众群体来讲:想要做数字化转型的公司老板、和数字化转型负责人。
.
对公司老板来说:
.
1. 首先要判断想要拓展的这块新业务,是否符合公司基因?换句话说,是已经或马上自然生长出了嫩芽,还是看到外界有需要所以想强行发展一支?
.
2. 如果是符合基因的,属于“培育”:那么需要找来的转型负责人,应该是解决方案型的,也就是有过“培育”这种嫩芽经验的“产品经理型”、“大厨型”人才;
.
3. 如果是不符合基因但又必须要做的,属于“嫁接”:那么需要找来的转型负责人,应该是客户销售型的,也就是手里已经有现成的客户,“带客/资进组”的客户业务负责人,或者使用合伙/并购等方式。
.
对转型负责人来说:
.
1. 同样,首先需要判断公司的基因,以及在现有大树上去寻找已经“冒芽”的苗头,并且顺着这些苗头去“培育”;
.
2. 如果发现,想要走的方向和公司基因不匹配,那就是需要“嫁接”,需要考虑走类似于合伙/并购的路线,或在市场上找这方面的合作伙伴,共同推出新的解决方案;
.
3. 调整期望值和沟通话术:与其说“转型”,不如说“进化”。可以减少推进时的内外阻碍,因为人天生就是抵触变化的。而且,一家公司完全改变基因,基本是很难的,即使能变,也不再是原本的这家公司了。
.
4. 最后一条也是很重要的一条:如果发现错位,也就是适合培育的情况却要嫁接,或者适合嫁接的情况却要培育,要么就干脆不要做(因为大概率做不成),要么及时和公司老板沟通调整策略。当然,公司有足够试错成本的除外。
.
以上,希望对正在或计划做数字化转型的你有所帮助。个人经验仅供参考,抛砖引玉,也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。
.
更多数字营销与新媒体传播干货分享,欢迎关注:

作者:张亮Leon,20年数字营销与新媒体传播行业老兵。曾在国际4A传播集团担任数字与创意董事总经理、社交/搜索/效果营销总经理等职务,数字营销宝典创始人,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讲师,福布斯中国撰稿人。

关注新浪微博 @张亮Leon

引用地址: http://digimarketing.cn/?p=3315

本文由 Leon Zhang 发布(原创、翻译或转载)。 浏览量:6次, 发布日期: 2025-04-12 ,分类目录: 战略战术, 精选文章, 营销策划。 您可以订阅本文 RSS 2.0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回复信息。 评论和引用功能暂时关闭。

评论已关闭

登录 | 晋ICP备08002114号